玻璃纖維棉廠家的池窯拉絲生產原理及工藝流程
文章來源:廊坊德川保溫材料有限公司 時間:2015-02-03 18:56:28
池窯拉絲是在坩堝法(又名球法)拉絲基礎上,于本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。自1959年開始,它先是采用400孔漏板拉絲,以后漏板孔數逐漸增加到800、1200、1600、2000、
4000孔等,在拉絲工藝中除采用合拉外,還采用分拉分槽集束、大卷裝、直接無捻粗紗、直接短切、直接制氈等工藝。
池窯拉絲也是把玻璃原料配制成配合料加入窯內,高溫熔融、澄清均化。但它不將玻璃熔體制成玻確球,而是使其流入成型通路,經漏孔流出后拉制成玻璃纖維。與坩蝸法相
比,它省去了制球工序印二次熔融過程,比均渦法生產玻璃纖維過程簡單、直接。因此.習慣上也稱之為直接法。
池窯法與坩堝法相比,它具有玻璃容量大、熔體質量高、斷頭飛絲少、作業穩定、節能降耗等一系列優點。因此,自50年代末池窯拉絲生產工藝問世以來,世界各國都效法,通力研究,使得池窯拉絲工藝技術迅速提高,生產規模逐漸擴大,單座池窯原絲生產能力已由60年代的10一20噸/臺·日提高到50噸/臺·日以上,目前已達100—150噸/臺·日。據統計,目前用池窯法生產的玻璃纖維棉廠家已占世界玻璃纖維總產量的90%以上。
下一條:高堿玻璃纖維棉成分組成